為了確保消費者獲得食品營養成分正確訊息。依《食品標示法》,須標示熱量、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、脂肪等成分。
- 標示方式
標示方式採用每100公克或毫升的標準。 - 營養素參考值
以成人一日營養素需求量參考值標示豐富或低含量等。 - 營養標示表
詳細列出食品每100克的營養成分含量表。 - 營養訊息
可附加解說食品特殊營養成分或益處等文字。 - 健康聲明
未經驗證的健康效果聲明嚴禁在標示說明。 - 營養成分變動
成分變化超過許可範圍需更新標示。
對於營養標示,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:
- 查看卡路里 – 卡路里高的食物應少吃。
- 檢查脂肪量 – 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應限制。
- 檢查糖分 – 含糖食物控制攝入量。
- 查看蛋白質量 – 確保每餐必須攝入量。
- 檢查膳食纖維 – 足量纖維有益健康。
- 查看鈉含量 – 高鈉食物控制攝入。
- 檢查營養素 – 確保獲得必需營養素。
- 查看營養素豐富量 -幫助均衡攝入。
- 瀏覽營養成分比率 -了解營養結構。
- 參考每百克標準 – 協助控制分量。
- 查看生產日期與保存期限 – 保證食品新鮮。
對於食品營養標示中的”高含量”標準,台灣衛生署有以下規定:
- 蛋白質:高於該食品平均含量的120%
- 碳水化合物:高於該食品平均含量的120%
- 膳食纖維:高於該食品平均含量的140%或是每100克含3克以上
- 維生素A:高於該食品平均含量的120%或是每100克含400微克以上
- 維生素C:高於該食品平均含量的120%或是每100克含30毫克以上
- 鐵:高於該食品平均含量的120%或是每100克含1.5毫克以上
- 鈣:高於該食品平均含量的120%或是每100克含130毫克以上
- 簡單和飽和脂肪:高於該食品平均含量的120%
所以一般來說,如果食品每100克含量高於平均值的120-140%或達到上述規定值之一,就可以定義為「高含量」。
綜上所述,可直接參考下圖:
什麼是DRIS?
講白話文就是每日建議攝取量。不會寫在營養標示,但近年來市面上許多產品越來越重視這塊。
DRIs包括以下幾項:
- RDA(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):推薦每日攝取量,能滿足97-98%健康人口的需求。
- AI(Adequate Intake):當缺乏RDA資料時,根據實際攝取水平設定的標準。
- UL(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):長期攝取此數量以下為安全上限。高於此值易產生毒性。
- EAR(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):估計人口50%個體的需要量,用於計算RDA。
目的在於透過科學化研究,針對各階段、性別的人口群,訂定營養素的適足攝取量標準。
DRIs充分考量營養素在人體內的生理功能,計算方法嚴謹,被視為國際通用的營養推薦值指標。對營養素推薦攝取參考非常實用。
DRIs的計算方法主要參考以下資料:
- 人體相關生理參數數據,如吸收率、排泄率等。
- 食品中的營養組成表分析。
- 動物實驗結果,如不同攝入水平對生理功能的影響。
- 觀察研究,檢測不同人群攝入情形與健康狀況間的關聯。
- 臨床實驗,控制變量分析營養素對人體的影響。
其計算法包括:
- 估算平均需要值(EAR):以觀察研究50%個體的中位需求量設定。
- 計算推薦攝取量(RDA):用EAR參考增加2標準差,涵蓋97-98%人口需求。
- 確定安全上限(UL):根據動物實驗及臨床觀察結果設定毒性起始劑量。
- 適當攝入量(AI):缺乏EAR資料時,使用實際攝入數據估算。
以上參考多種實證,透過統計分析得出合理的營養攝入標準。
衛生福利部於2019年公布臺灣「營養素每日攝取量參考值(DRIS)第八版」,主要內容如下:
- 參考值項目新增17種營養素,總計包含42種營養素。
- 依照從成長階段、生命週期劃分出嬰幼兒、兒童、青少年、成人四個年齡段。
- 考量台灣人體型態、生活習慣、飲食文化等設定新參考值。
- 針對長壽族調整年長者(男性65歲以上、女性60歲以上)攝取量。
- 新增營養素項目包含:鋅、銅、碘、礦物質等,以配合營養素認知升級。
- 成果參考世界衛生組織、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等國際參考數據建立。
- 發布正式版本後,成為臺灣官方推薦的營養素攝取指標與標準。
該版本DRIS是臺灣迄今調整最全面、科學的營養指標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