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夏季天氣炎熱,食物特別容易變質,再加上氣候溫暖潮濕,非常適合微生物的生長,一不注意,很容易發生吃壞肚子,上吐下瀉等腸胃炎、食物中毒的狀況,衛福部也針對預防食物中毒,提出調理食品的5要原則─「要洗手、要新鮮、要生熟食分開、要注意保存溫度、要徹底加熱」。
烹調食物前要洗手、食材要新鮮、生熟食要分開避免交互汙染,這些聽到就大概知道要怎麼做了,那食物保存溫度呢?接下來,我們就來提提食物該怎麼保存:
避免食物壞掉 食物保存 4大原則
1. 搶「時間」
(1) 搶時間冰完:食材買來之後,應儘快處理好冰冰箱。
(2) 搶時間吃完:食物煮好,也要儘快在4 小時內吃完,如份量太多,建議先舀出吃的完的量,剩餘部分保存在適合的溫度下。
2. 「溫度」對
7-65℃是細菌最尬意生長的溫度,也是食物保存的「危險溫度」!所以,正確的食物保存要避開這個溫度! ( 當然,能放室溫保存的食材不在此限)
- 冷藏:溫度在0-7℃
- 冷凍:溫度在-18℃以下
為了使冰箱保持在最佳溫度,建議冰箱不要冰超過七分滿!一旦冰箱冰太滿,過多的食物會阻礙冷氣的循環,造成冰箱溫度不均,冷卻效果下降,細菌就容易開始孳生。
3.避免交叉污染
(1) 存放位置很重要
保存食物的時候,擺放的「位置」很重要!如果放的相對位置不對,會讓原本乾淨的食物受污染!
以冰箱為例:
- 熟食在上,生食在下
- 蔬菜水果在上,蛋品在下
- 肉品、海鮮在最下層
(2) 食物食材要分裝
食物的保存上忌諱重複整個拿出來食用再冰回去,重複的回溫、冰回去會使食物更加容易變質,因此如果餐點一次烹調的分量多,建議可以用保鮮盒分裝成一次可吃完的量,每次拿一盒出來吃,分量剛好,食物也較不會壞!
(3) 生熟食砧板、刀具要分開
生熟食分開處理是避免交叉污染的重要原則,可以利用不同顏色的砧板,或不同形狀的刀具來區分,使用完畢後,砧板、刀具也要確實清洗,以免細菌滋生。
4. 注意衛生
像是接觸食材前要確實洗手、手上有傷口不要碰食物,或是確實包紮後再碰食物等等,才能避免食物中毒的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