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連假剛過,許多人趁此機會出國度假,台灣今年至4月9日為止共有11個確定病例,其中6例為境外移入,5例則為國內感染。衛生局表示,感染麻疹的患者在出疹前後4天最具傳染力,其傳染力極強,以空氣、飛沫傳播、感染到出疹潛伏期7到18天,常見症狀有「發燒、出疹、咳嗽、鼻炎及結膜炎」等,在發燒期間可能口腔內會出現「斑點(科氏斑點)」,若症狀嚴重可能會併發中耳炎、肺炎或腦炎等,呼籲接觸者如於潛伏期間出現疑似麻疹症狀,務必立即通知所在地衛生所協助安排就醫,切勿自行利用大眾交通工具前往,避免麻疹疫情擴散。
預防方式
- 常規疫苗接種:出生滿12個月,及滿5歲至入國小前各接種一劑「麻疹、腮腺炎、德國麻疹(MMR)混合疫苗」。
- 衛生教育:宣導按時接種疫苗之重要性。
- 若有麻疹疫情發生,由專業衛生及醫療人員評估後,針對接觸者提供施打疫苗,或「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(intramuscular immunoglobulin,IMIG)」之相關建議。
- 若需前往麻疹流行地區者:
(1)1歲以下嬰兒:應避免前往。
(2)1-6歲之學齡前幼兒,未完成麻疹-腮腺炎-德國麻疹混合疫苗(MMR疫苗)接種者:應於接種MMR疫苗兩週後再前往。
(3)年齡介於18至30歲之大專院校教職員生、軍人、醫事機構及教托育 機構人員:強烈建議接種MMR疫苗兩週後再前往。 - 接種MMR疫苗前須由專業醫療人員進行健康評估,以下狀況不能接種MMR疫苗,包含:
- 已知對「蛋」之蛋白質或疫苗的成份有嚴重過敏者,不予接種。
- 孕婦。
- 已知患有嚴重免疫缺失者 (包括嚴重免疫不全的愛滋病毒陽性個案、先天性免疫缺失症與白血病、淋巴癌等惡性腫瘤病人或接受化療、免疫抑制藥物治療及高劑量類固醇者) 。
治療方法
麻疹目前並無藥物能治療,目前以支持療法及避免併發症的方式治療。
- 日常護理
(1)麻疹病人飲食起居要有規律,多食新鮮蔬果。
(2)保證足夠的休息和多喝水。
(3)保持口腔清潔。
(4)屋內保持乾燥通風。
(5)傢俱桌面、窗戶、地面用消毒劑清洗。
(6)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。
- 對症治療
(1)有發熱者給予退熱藥,避免服用阿司匹林。
(2)輕微咳嗽可給予霧化器加冷水,在房間內霧化治療。
(3)腹瀉時注意補充液體及流汁食物。
(4)皮疹會自行消退,多不需治療。
- 維生素 A 注射
(1)給予維生素 A 有可能減少麻疹的嚴重性、併發症和死亡。
(2)維生素 A 應給予以下人群:孩子滿六月有缺乏維生素 A 的危險性,免疫缺陷、營養不良或因麻疹併發症住院的病人。
富含維生素A的4種食物
- 胡蘿蔔
胡蘿蔔中的胡蘿蔔素能在體內轉化成維生素A,人類的肝臟裡具有能將胡蘿蔔素轉換為維生素A的氧化酶。
- 番薯
番薯對於紅潤肌膚也非常好,尤其為紅皮黃心番薯,含有更豐富的胡蘿蔔素,經人體吸收後轉換維生素A,番薯還能退除體內肺胃熱,調和身體體液,以補中和血。
- 西紅柿
西紅柿具有清熱止渴,養陰涼血的功效,對肌膚也有很好的滋補作用。其富含胡蘿蔔素,在體內可轉換為維生素A。其調理的方式最好為紅柿汁,避免高溫調煮,破壞維生素A、C,盡量將營養素保留住,效果較好。
- 玉米
玉米於抗衰老食物裡非常有名,富含胡蘿蔔素,尤其於黃玉米的含量較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