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維生素K
自然界存在兩種形式的維生素K:phylloquinone又稱維生素K1,存在於植物中;menaquinone又稱維生素K2,是由正常的腸道細菌所合成。
人工合成的維生素K
menadione,則稱為維生素K3。此三種結構下,他們的環狀結構相同,主要的差別在於支鏈結構。
維生素K在凝血作用、骨骼的礦化(miniraliztion)及細胞的生長上扮演著重要角色
1生理與功能
(1)從食物來的維生素K,其消化與吸收與其他脂溶性維生素相似,及包裹於乳糜微粒中,經腸道吸收(特別是空腸的部位)。
(2)消化道一些細菌會合成維生素K2,可於迴腸及結腸中經由被動擴散作用吸收。
(3)維生素K主要儲存在肝臟,但其儲存量相較於其他脂溶性維生素而言並不高。
(4)人工合成的維生素K3在肝臟中被烷激化後,與維生素K1、維生素K2一同併入極低密度脂蛋白(VLDL)中,最後以低密度脂蛋白(LDL)及高密度脂蛋白(HDL)送到肝外組織利用。
2缺乏的影響
(1)一般健康的成年人不易發生維生素K缺乏症,不過服用維生素K拮抗劑對抗凝血、有嚴重肝病、脂肪吸收異常及服用抗維生素去除腸道菌群等,就可能罹患維生素K缺乏症。
(2)新生兒較容易罹患維生素K缺乏症,因為他們腸道菌相還不完繁,維生素K循環可能也為發展完全(特別是新生兒),另外他們也易因食量較小而攝取量不足。
Ÿ Hypoprothrombinermia
低凝血酶元症-延長凝血時間
Ÿ Purpura 紫斑症
3建議攝取量
成年人 : 70-140μg/day/70kg
4.攝取過多症狀
攝取大量維生素K1或K2不會造成中毒症狀,但是攝取大量人工合成的維生素K3則會造成肝損傷,在嬰兒則可能造成溶血性貧血及黃疸。
5重要來源
(1)綠葉植物主為維生素
K1 之來源,如紫苜蓿、菠菜、卷心菜、蕃薯、蕃茄。
(2)在腸道中細菌合成,故要多喝乳酸菌食物或吃細菌發育有益的寡糖類食物。
6主要功能
(1)維持正常凝血機制
為了保護生命,血液中含有「凝血酶元」等八種與凝血有關的蛋白質,這些蛋白質有獨特的氨基酸結構,可以與鈣結合。形成這種結構需要充足的維生素K。這長的凝血功能可以避免傷口長期流血,造成身體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,所以病人要進行手術之前都需要檢測凝血時間。血管壁損傷或是外部傷口都會啟動凝血機制。
(2)調節骨骼的礦化
骨骼組織中有兩種需要維生素K的蛋白質:
ü Bone Gla
protein(BGP;Osteocalcin)骨鈣結合醣蛋白
ü Matrix Gla protrin(MGP)基質鈣結合醣蛋白
ü 長期維生素K缺乏的動物,骨鈣結合醣蛋白的羧化作用不良,會造成長骨生長停止及骨骼結晶等問題。
(3)調節細胞的生長
(4)維生素K3是一種有效的抗癌藥物,尤其是對肝癌的治療
參考資料
https://nutri.jtf.org.tw/index.php?idd=1&aid=45&bid=351&cid=1261
《營養學》高立